我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不爱读书的。这是芒格的名言,我高度认同,因为我认识的聪明人,也没有不爱读书的。
读书,是借助他人智慧的最佳途径。我对书本很宽容,发现没价值,随手就扔掉,不过一碗面的钱,没什么遗憾的。而一本书,只要有一句话有用,我就认为赚到了,这一句话只是一个判断,几行字,但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改正自己的偏见,在余生不停产生效用。
聪明人爱读书,这不是芒格的独特发现,这几乎是人类共识。聪明人的成长路径几乎相似:想解决问题,于是读书寻找答案,受到启发解决了问题,能力得以提升。
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富裕以后,必然出现教育投入增加、教育高度发达,人们意识到读书是值得长线投资的。
这几天,有传言要取消中考,将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就是许多人对读书重要的本能反应:既然读书好,义务教育当然长一点好。
教育部否认这消息了。挺好的。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将是个灾难。义务教育不是太短,而是太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高中成为义务教育,直接后果是这两个:
纳税人的负担更重,义务就是纳税人买单,这意味着不管你有没孩子读高中,你都得为此多交一笔钱。这可能不重要,你也许愿意交这笔钱,教育嘛,你皱着眉头想一会,是好事。
对很多孩子来说,他们无法初中毕业就去找工作,不完成义务教育,是犯罪,即使他们成绩再差,再不适合读书,也只能混到高中毕业,他们怎么度过高中三年呢?打瞌睡浪费时间是轻的,重的是扰乱教学秩序、欺负同学老师,结果想读书会读书的孩子,也受到干扰。
高中毕业,19岁左右,成年了,除了有张高中文凭,什么都不会,脾气习惯却可能在无所事事的高中坏掉了,没有本事,却不服任何老板的管教,回家啃老就是最好选择。
很多父母支持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以为是占便宜,又不要自己花钱,孩子又必须在高中呆满三年,即使初中成绩再烂,都让他们生出一丝侥幸:万一孩子高中突然成绩好了呢?
占这种小便宜的代价就是毁掉孩子。
聪明的孩子,爱读书的孩子,学校是他们成长的最好途径,这些孩子已有强大的内驱力。而对其他孩子来说,学校未必是最适合他们的地方。
不久前,凉山的格斗少年,已经教育了一次大众。开始时,大众在煽情报道下,一致要求送孩子回凉山读书,学格斗,鼻青脸肿,太残忍了社会太堕落了!还把办成这事的当地官员搞到处分。结果孩子们不领情,哭着不愿意离开:我喜欢格斗,我在这儿吃得饱穿得暖,也有文化课,为什么要送我回凉山受苦?这就是孩子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他们知道自己喜欢的事,他们有利益判断。
强行要求孩子回凉山接受义务教育,当然有法可依,可是未来的格斗天才,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被剥夺了,混完义务教育后,继续在凉山成为新一代穷人。
还好,这事有圆满的结局,很多人醒悟过来了,这些孩子又可以回去学格斗了。
聪明人没有不爱读书的,但这不等于只要读书就是聪明人。读书如果是逃避工作,是混,是寄生,那么,读书就是一个人掩盖自己无能与邪恶的幌子。这挖借口太美妙,让人不敢不从,所以看到很多贫穷家庭的孩子,很多无心读书的孩子,拼命延长自己在大学校园的时间,因为我在读书,绝对正确,读到30岁,父母也得供养我。这种读书,就是毁人。
你是聪明人,只要识了字,无论文凭高低,最后一定爱读书的,这点不用怀疑。
但是,一个人成绩不好,比如初中连平均分都达不到,最好现实一点,离开学校寻找自己的成长路径。一个人到了大四,发现自己混了四年,那就赶快出来工作,低端的活也得干,养活自己,你代个借口接着混校园,只不过是继续吸父母血而已。
义务教育神圣化,读书神圣化,认为它们越多越好,恰恰让人们失去了读书的本意。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更好地自食其力。如果因为读书,使一个人丧失了自食其力的意志和能力,那实在是作践了读书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