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拟写标题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3.思路结构;
4.筛选论据;
5.论证方法;
6.论据分析方法
1.拟写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
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题或论点,或是别出新意,吸引读者。
考场作文标题要有现实感、要有新意,拟题方式有直接点题法、概念并列法、引用化用法、形象修辞法、诗情画意法、设置悬念法、巧用算式符号法、中外结合法、怪异另类法等。(另设专题详解)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中心论点明确是议论文提纲写作的第一要着。
中心论点不能是否定句,应当是表陈述或判断的肯定句。
若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可以是不同角度的并列式,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层进式。
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层进式)。
3.思路结构
思路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构思如何写作,包括行文结构、行文顺序、写作素材的搜集分类。
议论文的结构从整体上说大都是总分总的形式,即从现象或问题中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正反分析问题,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照应全文,深化主题。
从局部结构来说,有并列(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正反(观点正反、论据对比)、层进(论点的主次深入)三种。
议论文的行文顺序比较好安排,但也要注意分论点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材料运用的顺序也要注意从古到今、由中而外、由详而略。
4.筛选论据
确定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行文思路结构之后,就要根据写作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素材,一是平时学习中了解的素材,二是有意识地积累的素材,三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四是身边生活中现象细节。
素材包括你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中学课文(语文、历史、政治)中学习过的人物事例、课内外的古代诗文语句、平时积累的一些特殊事例、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事件、近几年著名网络事件、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等等,后几类优越于前几类。
搜集材料尽量的多,然后将其一个一个地与原材料进行比较,有较大相似之处的留下,没有共同点的统统排除。
根据论点尤其是分论点的侧重点,把留下的材料一一分配到各个段落,注明写作时的详略安排。
5.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包括个例与现象的运用,详例与简例的运用;更包括各种事例的相互搭配,如古与今、中与外、详与略、个案与现象、名人与普通人、正面与反面、自然与人类等。
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各种现象来比喻人生、社会、生活等;比喻论证一定要注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并与中心论点一致。
引用论证。自己千辛万苦不如名家片言只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谚俗语,不仅论证有力,语言也增色许多。
对比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好的对比能让人一目了然,能然中心更加突出。注意的是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点,此点得符合论点要求。
6.论据分析方法
论据分析是将论据与论点有机融合的必需过程,缺乏有效的论据分析,文章势必显得浅薄(不深刻),论证显得机械(不严谨),结构显得太刻板(不灵活)。
论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效果分析法、层进分析法、剥皮分析法等。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切中要点,指向中心。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有理有据,切忌胡扯。
议论文写作提纲范本1
标题:…………………………
中心论点:……………………
结构:(整体为XX式,主体为XX式)
分论点1:…………(事例1、2、3)
分论点2:…………(事例1、2、3)
分论点3:…………(事例1、2、3)
论证方法:………(方法1、2、3)
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层(引论) :用什么方法引出什么中心论点。
第二层(本论) :分几个方面论证。各方面都分别写清楚:主要论证什么,用什么论证方法、什么事例、用什么方法分析事例、引用什么诗文语句等。
第三层(结论) :用什么方法归纳全文,如何点题。
议论文写作提纲范本2(以“宽容”为话题)
论点:生活需要宽容
分论点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构件
论据:六尺巷的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分论点2、宽容是人与人友好交往的桥梁,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论据: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分论点3、宽容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论据:唐太宗容忍魏征的事例
分论点4、缺少了宽容,人们将在斤斤计较中与人结怨,在睚眦必报中与人结仇,在水火不容中同归与尽。
论据: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过于斤斤计较的反面事例。
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1-3并列,与4正反对比。
议论文写作提纲(示例3)
《谈意气》(2006湖南卷优秀作文)
一、引论(1)用雏鹰翱翔天宇、骏马驰骋万里引出中心论点:英雄创业靠的是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勇气。(类比)
二、本论(2—7)分三层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2-3)分论点1: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例证、引证)
论据:李贺、陈胜、孟子豪言壮语(效果分析法)
第二层(4-5)分论点2: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例证、排比)
论据:布鲁诺、哥伦布、红军的事例(因果分析法)
第三层(6-7)分论点3:勇于探索的意气使人发挥潜力。(例证)
论据:杨振宁、李政道、吴剑雄、王淦昌(因果分析法)
三、结论(8)用浆、巨轮、彼岸作比归纳全文,激励人们。(比喻)
谈意气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杰,成就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
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议论文写作提纲(示例4)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议论性散文)
一、引论(1-4)用蝶眼中的花、花眼中的蜂、蜂眼中的蝶与蝶眼中的蜂引出中心论点: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比喻)
二、本论(2—7)分三层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5-7)从项羽与刘邦谁更适合做皇帝看“爱憎”、“理性”与“真实”。(例证、引用、对比,假设分析法)
第二层(8-10)从印象中隋炀帝暴君的形象看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例证,效果分析法)
第三层(11-13)从印象中唐太宗明君的形象看玄武门血案的历史现象。(例证、引证,对比分析法)
三、结论(14-16)归纳全文,警醒世人,客观公正地审视他人和自己。
《学会历史般地旁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人们对此双手挥舞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七、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总会有与自己心爱的事情或不良习惯告别的时候,每次告别都是一次艰难的跨越,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次新生。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将自己所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思考过的事情、情感写出来。
【写作思路】 “告别”这个话题内容宽泛,便于自由发挥。“告别”是“泉眼无声惜细流”的依恋;“告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告别”是舒婷笔下的双桅船永远的 分离却又相依;“告别”是余光中眼中的“乡愁”;“告别”是人生的一道菜,这道菜并不甜,但它使我们尝出了人生,尝出了生活;“告别”并不美丽,但它使相依更加珍奇与瑰丽。
【例文】
告别狭隘之心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安德鲁·马修斯
(引用名言,道出主题。)
自古以来,狭隘向来是小人们的专有名词,它一直为人们所不耻。庞涓是狭隘的,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败身亡;周瑜是狭隘的,他不肯诸葛亮胜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慈禧下棋,别人吃她一马,她杀对方一家,死后为人们所辱骂……这都是有了狭隘之心的结果,告别狭隘之心,以宽容的胸襟包容他人,则取信于他人,也成就了自己。(总说一句,引出下文。)
有一次楚庄王邀众大臣共饮,请嫔妃助兴,风把烛火吹灭时,一武将醉酒失态拉了妃子的衣襟,但楚庄王以一颗宽广的心宽容了他,巧妙解围。这位武将由是感激,在下一次战役中奋勇杀敌。这便是宽容的价值。(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生动。)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讨好王郎,辱骂甚至谋划刺杀刘秀的公文。但刘秀不听众臣劝阻,全部付之一炬,他说:“如果追查,必会引起人们的慌乱,甚至成为我们的死敌。如果宽容他们,则能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队伍。”是刘秀的宽容才使他终成帝业,统一全国。(若在事例之后再生发些议论会更好。)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心胸狭隘者 能成就大事。宽容是每个人应遵循的守则。
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这引起了一位议员的不满。他说:“你不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应该消灭他们。”林肯笑着回答:“当我们把他们变成自己朋友时,不正是消灭了自己的敌人吗?”这正是对宽容的最好诠释。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如果大海不宽容,容忍不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何来它的深邃之美;如果森林不宽容,容忍不了弱肉强食的一时规律,何来它的原始之美;如果宇宙不宽容,容忍不了星座裂变的一时更替,何来它的神秘之美;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是宽容成就了它们。(此段精彩纷呈,语言文采飞扬!恰当地运用了博喻的 手法,使文章陡然生色。)
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是宽容缔造了它们。
只有告别狭隘之心,方能进入一个神清气爽的境界。(再用名句,恰到好处。)
让我们告别狭隘之心,用宽容之心包容一切,学做那支留人清香的紫罗兰。(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评】 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道出“宽容”的美丽,每一个事例均典型且恰到好处,是一篇思路清晰,典型中正的议论文。文章语言精炼传神,初具文采,能恰当地引用名言名句,使用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可初见优秀的写作功底。另一个值得提倡的亮点是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学习的基本写作技法。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欧阳公有言:“物过盛而当杀。”人们留恋春夏,留恋繁华,更留恋人生得意时;但这一切都必然遭遇秋风。草木需要一个秋来开启生命的更新,用“无边落木萧萧下”来换取“明年花胜今年红”。人生亦何尝不需要一阵萧索的秋风呢?
请以“生命的更新”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标题“生命的更新”限定了“生命”与“更新”为写作内容;材料列举不少“生命”的“旧”与“新”的变化。因此,本道作文题的立意确定工作并不难。建议从“梅花香自苦寒来”导出:淡定地迎接各种磨难和考验,生命在“萧瑟的秋风”(比喻义)中得以更新。选择记叙文体,宜从自身经历的成长故事中选材,抓住一、两件事,切忌写成流水账;选择议论文体,枚举前人事例,一定要辅以分析。
[教师作文]
生命的更新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蔡宏伟
几位日本农民在中国山东承包了一处田地,五年来没有任何盈利,他们只是任田地荒芜着。
据他们说,这样做是为着让这方田地的生命得以更新,滤去农药、化肥的残留,从而能生长出真正的有机蔬菜。荒芜是土地生命更新必须付出的代价。
孕育生命代价巨大,更新生命的代价更其巨大。土地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十全翁注:蔡老师是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语文老师,既然孩子没有幸运投于他的门下,就借用他的佳作给孩子分析一下,引论部分用新颖的类比材料,一下子把复杂的“生命的更新”这一抽象的命题通俗化,让人过目不忘,这种引论我在高考时也运用过,我引用的是女排五连冠时的一个场景,来论证1986年高考作文树、森林、气候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结局,要靠集体的力量,我当时是为了议论文的开头能吸引眼球,结果当年我的语文成绩相当好,全卷只扣了13分,应说作文是得高分的。这类比引用用上“土地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样的句式是最巧当不过了,这里我总觉得“荒芜是土地生命更新必须付出的代价”的论点最好能用上过滤一词,荒芜一词有些消沉。]
耽于安乐、习于锦衣玉食的青年,倘没有一番苦寒生活的历练,极易沦为纨绔子弟。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说:“不识愁苦滋味的人终生是幼稚的赤子。”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便是设法让自己的生命更新。
[这一段,引用名言,反面论证不进行生命的更新能让人沦为纨绔子弟]
倘若没有那次贬谪夷陵的痛苦经历,欧阳修可能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吟风弄月的平庸文人和风尘俗吏。“庐陵事业起夷陵”,挫折和磨难,促成了欧阳修生命的更新。在僻处一隅的夷陵,欧阳修像那块荒芜着的土地,不断滤去农药、化肥的残留。他重新检读韩愈散文,再次思考北宋吏治政策的得失……寂寞成就了他的深沉、醇雅,更新后的他的生命终于焕发出傲视两宋群贤的光彩。
[举欧阳修的例子,来论证论点挫折和磨难,促成了生命的更新,时时和材料进行照应。]
同样,作为欧阳修事业光荣的衣钵传人,苏东坡,他的生命也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期间有了一次更新。往日的盛名成了浮云,旧时的追捧换成了冷遇。他知道,从开封御史台的监狱出来,原先的苏轼就像一株秋冬季节的树,华丽的盛装被剥尽,只剩黑色的枝丫在灰蒙蒙的天空下诉说孤寂。迎着阵阵萧瑟的秋风,他决定在黄州静静承受凤凰涅槃的苦楚。偿付了几乎是生命本身的巨大代价,苏轼这块土地终于在荒芜后有了全新的丰收。他的那些震古烁今的作品,几乎全都是在这段日子里写成的。
[举苏东坡的例子,继续来论证只有生命的更新,才能取得成功。引例相当精当,但是因为太多的高考作文都用上了欧阳修、苏东坡的例子,时代感有欠缺,]
倘能预想到田地荒芜后的巨大收益,山东当地的农民就不会嘲笑日本同行的“傻种田”;倘能预知贬谪磨难后自己的人生能走向辉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也许不会通过太多的诗文来诉说自己的悲苦;倘能确切知道生命更新后的收益,也许没有人不愿意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问题是,没有人能预先通知我们!所以,在觉着自己的生命陈旧时,在原先的生命状况被改变时,我们不妨尝试着更新。有时,生命的荒芜与萧瑟,预示的恰恰是繁盛与祥和。关键是,我们能否承受住等待的煎熬。
[用排比句假设论证,总结以上材料并加以引申,但我也觉得这里的排比总有点累赘之感,最好能用上博喻的手法,用材料中自然界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来换取“明年花胜今年红”,引申到人生的生命的更新。逆风能使船舶进港,沉重的钟摆能使指针移动,世上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是能通过眼泪和痛苦得到的。静思反观这些痛苦,才会使人深刻和丰富,并有可能成为灵性上的伟人。]
生命的更新,更新的何止是生命,更是意志和智慧!
[结尾对论点进行升华。]
[这篇文章一气呵成,紧紧抓住了题眼“人生亦何尝不需要一阵萧索的秋风呢?”,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不愧是大家之作,如果按我的思路,我可能要单独举欧阳修的例子后,举一个自身经历的成长经历来论证生命的更新必须经历磨砺。]
(蔡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