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简析】

   所谓“传家宝”,核心在于“传”,“传”包含两个主体:“传”者和“承”者。也就是说,祖辈父辈,把什么传给下一代更有价值;作为子孙后代,我们应当从祖辈和父辈继承什么更有意义?

    材料中的三件传家宝青花罐、勋章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只是表象,但我们可以从中挖掘深层含义:

    青花罐一方面意味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有其博大的青花瓷的审美意旨;

    勋章意味着荣誉,也见证着获得荣誉的艰辛;

    家训意味着传统,美德和精神。

   如果这样理解材料,就能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而深入挖掘丰富的内涵了。

   ①如果我们只知把物质财富传给子孙,不仅不利于子孙创造自己的价值和财富,反而容易滋长其坐享其成的观念,最终导致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的后果。君不见多少富一代正在这样害着自己的孩子。反过来说,作为子孙,我们不能只知享受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

   ②祖辈的荣誉对子孙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但一味地骄傲自豪于祖先的荣誉,也是不行的。一来,在中国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默默无闻的农民,没多少荣誉可数;二来,祖辈的荣誉不代表自己的荣誉,躺在祖辈的荣誉里骄傲自满,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语境下,有时候就是个笑话。每年两会,毛新宇开口闭口“我爷爷说”,被人当笑话看。

   ③相比物质财富和荣誉财富,祖辈父辈把精神财富传给子孙后代则更有价值。古人有书香世家将读书人的情怀代代相传,今人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氏家族用经世治学、学以报国的精神荫及门楣,此精神传至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更是不愿被祖父和父亲的荣誉笼罩,自辟蹊经成为“自然之友”。作为子孙,我们不能躺在祖先创造的财富里坐享其成,也不能沐祖宗之荣誉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应学习祖辈为人做事的优秀卓越的思想和精神。

   ④青花罐不同于金银,青花瓷艺术在人类探艺术之美的旅途中书写了新了一页,它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和人文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支撑。青花瓷艺术蓝白相映,色彩清新,典雅大方,流露出自然脱俗的艺术效果。水土相济,火烧而成,既尊奉于庙堂圣殿,亦安握于百姓江湖。有素肌玉骨之态,又可埋于深壤秽垢之中。所以,青花罐的人生,喻导人们实可用,虚可玩,凡尘喧嚣中不失沉静本色。

    当然,也许你想不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样典型的把精神作为传家宝的具体实例,但这道题大可以小题大做,将一个家族的传家宝上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家宝。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曾经把祖宗留下的物质财富当作传家宝,自以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结果知道挨打了还不知道自己原来什么都没有;我们也曾骄傲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荣誉,自豪于自己的四大发明,自满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然而就在这样的骄傲自满里丧失了大国地位。

我们应当感恩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更应继承祖先创造这些财富的智慧、精神与思想;我们自豪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我们更应学习这些文化创造者们的经验。四大发明留给我们的,不是让我们聊以自豪的曾经的优越感,而是勇于创造、善于在劳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智慧的精神。

【作文参考】

                               于魂灵间,传承

                                高一(6)班 向洲瑶

    光阴飞速流转,不曾停留,而作为社会这个庞大机器上的小齿轮,我们亦不停地运转,未尝停歇。快,实在太快了。在尘世间碌碌又匆匆,我不禁有些犹疑,有什么能够永恒,又有什么应被传承?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几个月前流行的服装被人弃之敝履,不久前曾鲜活的记忆也被渐渐淡忘,“传家宝”这个词听起来确乎有些遥远。而且,倘若问起什么应当留给子孙后代,多数人的脑海里只会浮现出真金白银,万贯家财罢。

    可悲,可叹。古人有言“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又云“诗书继世长”。谁料当今社会竟浮躁、崇利至斯呢?然而,所谓的财富、荣光只不过是一时的富足与辉煌;一世,乃至万世的传承却依赖于诗书与品行。魏晋时门阀世家何以代代相传,不仅在于财富地位的积累,更在于文化教养的传承。世家大族往往掌握一门经典的解释权,那便是他们的传家宝,譬如《荀子》之于颖川荀氏。

     同时,魏晋时的世家大族也相当注重子弟的品行,谢安就曾见侄子谢玄喜佩香囊而通过下棋将香囊赢走再付之一炬,终使子孙成才。反观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往往缺乏家庭教育,抑或为富不仁,滥用权势,直至如李天一般酿成大祸,当真应了“富不过三代”。

    依吾观之,传子以钱财、器物,为物质的传承;传子以精神、诗书,乃魂灵间的传承。前者流于表面,后者深入骨髓;前者在一时,后者在千秋。

    曾国藩一生之经历,堪称波澜壮阔,对已,他可以做到“流水高山心自知”,却仍在家书、家训中对子孙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傅雷也曾将对儿子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盼汇入一封封家书,他去了,可精神仍在,家风长存。这样的传家宝,可谓深入灵魂,难以消磨。

    物质世界飞速的变迁难掩精神世界的永恒,在光怪陆离的世间,总有什么扎根在我们的魂灵,它们不仅是一家一姓的传家宝,更是人类的传家宝。

    还记得读《三体》时,看到人类文明即将毁灭,人们试图将人类文明的精髓记录,却发现任何技术都有其时间限制。我不禁深思,我想,我们应当把精神文明,德行品质铭刻于心,于魂灵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这样的传家宝,至少可保存至世界毁灭吧。

                                问传家宝为何物

                                  高一(3)班刘泓显

     世间珍奇无数,敢问传家宝为何物?想必当今传家宝这一概念已颇为淡薄,即使有,大也不过一只古董、几张旧照、彰显功勋的奖章几枚罢。代代相传一句祖训、一种精神的甚为寥寥。

 传家宝意识的淡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家庭结构简单化,致使家庭观念退化。生活富足化视野开放化,致使人们渴望追求时尚而不愿珍藏并不很值钱的老东西。那么传家宝就应该匿迹吗?  不。

    传家宝或具体或抽象,但在精神层面都是无价且唯一的。我们不能用物质化的狭隘目光审视其价值,而更应意识到它在思想领域承载的厚重意义。物质类传家宝大都贵在它们身上的故事与历经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以此物追忆过往、缅怀先人、抒发感慨,甚好。然而精神类传家宝则更具深远意义。著名的《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就是例证。这些传家宝记录了伟人的思想观念作为后世的精神向导与力量源泉,其价值流传百世,历久弥新。若说一只青花罐引发的感慨是一时的、个人的,一封有内涵的家书带来的则是亘古的、可传播进而普惠众生的。

    我们需要精神世界的传家宝,这毋庸置疑。唐代有一九世同堂的大家族,皇帝拜访时曾询问治家有何秘诀,答案为一字“忍”。这个忍字构筑了这一家族的精神支柱,因而家族得以生生不息,和睦兴旺。可见这样的传家宝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除了此类“言传”,亦可有“身教”。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给孩子玩耍的行为,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淡泊名利的种子。沃伦巴菲特当年抓住契机进入风投行业,儿子彼得继承了其前瞻性,瞄准机遇投身音乐的商业化领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可以看出,长辈正确的言传身教是后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相较某些富家子弟挥霍先人积蓄而思想空虚的表现,精神传家宝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习主席所赞赏、弘扬的家风,需要精神传家宝的保驾护航,更需要代代人担起承前启后的责任。每一代人都应该积极吸取前辈的经验,加以丰富补充,并把精髓传承给后辈。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人人力所能及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若是无此先例的家族,不妨就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开本宗之先河,也可留下百年后能依旧留存的些许有价值的印迹。

    问传家宝为何物,直叫人不渝守护。

    此物乃精神财富,定助你走好前路。

                                     源远流长

                                  高一(3)班张天欣

    我没有想到,“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这样一句轻轻吐露的话语,也可以作为宝物流传。但隐隐之中,它却倾诉了一种思想,一种操守,一种老一辈的期望。这,使得一句轻轻的话语,竟可以有了价值,有了深意,有了源远流长的光彩。

    一品青花,是那么古雅珍贵,但物终究是物,更瑰丽的,是那将传世青花描绘的手法;几枚勋章,诚然是光彩夺目,但父辈的荣耀终究不是子辈取得的,更应去领悟的,是那爱国奉献的思想。一件物品作为传家宝,我们不能将它时刻携带身边,一种精神作为传家宝,我们可以将它时刻履践。

   《老炮儿》里六爷总是固守着自己与时代渐行渐远的胡同儿规矩——长者要叫“您”,称呼要尊敬。在他眼中,做事哪能没有一个理呢?就连茬架,也得有茬架的规矩。六爷,您苦苦坚守却已慢慢失去的到底是什么呢,无非是仁、义、礼、敬四字罢了。可这本不应是我们追求的美好品格么?这本不应是我们从古至今民族的传家宝么?

    影片里,看得到的,是贪腐,是虚伪,是仗势欺人,而那一点点微渺的几乎不可见的仁义,在浑浊却湍急的时代浪潮里几欲被淹没。不可见,更无传。莫要忘记,那些老规矩、老思想里也有金子在闪光啊!当传世的青花被你骄傲地摆在案几前时,你是否有忘记,“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这样敦敦教诲的祖训?当荣耀的勋章在你的瞳仁里熠熠生辉时,你有没有感受到过,心中奔涌着一腔爱国奉献热血?

   王羲之一代圣手,书下多少文化瑰宝足以千古流传。可对于王献之来说,《快雪时晴帖》不是他的传家宝,《兰亭序》不是他的传家宝,真正值得去传承的,是父亲一手行云流水般行书好功夫。若无此志气,焉得有后世“二王”的美誉?

   无论是苏洵、苏轼、苏辙的词,亦或曹操、曹丕、曹植的赋,无论是“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的豪情,亦或“糜灭岂不痛,愿与根骸连。”的深刻,岂非都能让人于文字背后,看见一种一脉相传,却又各有千秋的精神?

    时间滚滚,对于四方上下,世纪也不过是一瞬,而浪花翻涌中未尝往也的,只有亘古不变的情感,思想,与精神。

什么是传家宝?是我胸中华夏的热血永远流淌,是我耳边先人的诫训千载回荡!

                                       何以为宝,何以传家

                                       高一19班 李郁然

    什么是珍宝?黄金白玉,绫罗绸缎,都不如一室藏书。

    用什么传家?荫封官爵,高屋广厦,都难比几句家训。

许多人认为,用奇珍异宝传家,可以福泽后代。但果真如此吗?古代荫封官职,不少人把官爵当作传家宝传之后世,于是造就了一大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败家子。甚至有一位将军的儿子大呼“米从仓中来”。古人说,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这些膏粱子弟,纨绔之徒。

以财富传家,要么会让子孙像秦二世胡亥那样,挥霍无度,把父辈的江山输得干干净净;要么像老葛朗台那样,视钱如命,直至大病将死才拿出家财。对子孙来说,家传的财产不是珍宝,而是祸根。

正因如此,陶朱公三散家财,广施恩惠,以财帛换美名,以美名传后世。

在我看来,最珍贵的传家宝莫过于精神的财富。司马迁游孔庙后长叹:诸侯之家,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孔子以礼乐为宝,以诗书传家,至今七十余世长盛不衰,没有一个帝王能够与之相比。因为孔家代代重教,以儒学教化子孙,所以尽管孔家未再出过大学者,却也没有过败家之子。

以金银财帛传家,虽然能让子孙衣食无忧,却不能让他们明理修德。有财却无德,只能走向堕落。诸葛亮一代贤相,死后极尽哀荣却家无余财,留下的只有一篇《诫子书》,要求子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因此,尽管蜀汉二世而亡,没有诸葛家子孙建功的机会。但他的后代却比软弱的刘禅和曹睿好得多,战死沙场,无负家国。

方孝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品行高洁,宁折不弯。他的父亲方克勤官至布政使却家无余田两袖清风,留下的是忠义的训诫。程颢程颐兄弟并称二程,与朱熹齐名,他们留下的《程氏家训》至今被程家奉为圭臬。其中明确禁止子孙中的贪官污吏死后葬入祖坟。余杭钱家,自五代时吴越王钱鏐始,历代以重教为念。钱穆、钱钟书、新中国三钱,都出自钱家。

类似的传家宝还有很多。这样一句话、一本书传家,对子孙的益处远比财帛大得多。

中国历来重精神胜于物质,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精神文化传家,是更有价值的。

                                    昭质恒久远,精神永流传

                                       高一(19)班  陈圣朋

提起传家宝,人们想到的大多是一块纯洁无瑕的美玉,物美、价高;或是一个上了年纪的情话罐,有年头有故事;抑或是祖辈的几枚勋章,代表着昔日的辉煌。

可有些人的传家宝,看不见,摸不着。它是祖辈对后人的劝诫,是世代流传的美好品质。在我看来,此类精神与昭质,才是更有价值的“传家宝”。

有人发出疑问:“这样的传家宝没有金钱上的价值,要它又有何用?”其实,这些昭质与精神,虽难以用价值衡量,却令子孙受用。

回首往昔,范仲淹先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尽管身居高位,子孙们却和他一起过着清贫的日子。范公去世后未曾给子孙留下什么钱帛,可他却留下了心忧天下、两袖清风的训诫,他的子孙也正是继承了祖辈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这件事,也终成一桩美谈。

古人云“富不过三代”。所留的金银钱帛终究会消逝于天地间,或在子孙手中渐渐挥霍一空。而精神与品质,教会后辈们如何去为人处世,如何丰富自我,如何奉献社会,如何体现价值。学会了这些,我想,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他们的子孙定会了然于胸,财富、名誉与赞扬,自会纷至沓来。由此可见,为子孙后辈留下美好品质与精神,给子孙带来的,远不止物质与财富。

林则徐有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林则徐先生不赞成为后辈们留下物质上的传家宝。实际上,他早将刚正不阿,一心为国的精神传于自己的后人,乃至世界。直至今日,这些精神仍被人们挂在嘴边,放在心里。若留钱帛传家,儿孙因富贵而骄奢淫逸,反不为美。

反观今日,亦有扎克伯格替女裸捐,不留财产,只将慈善的美好品质传于世间。我想:他的女儿,一定不是那些人们所不屑的“富二代”,而是一个谦和、善良的女孩。因为她的父亲没有将庞大的商业帝国留给她,而是为她留下了善良的品质。

昭质恒久远,精神永流传。为子孙留下青花罐、留下勋章,不如留下一张祖训,留下一种品质。因为财产终会散去,荣誉终会消退,但昭质与精神与人俱在,世代相传!

                                     品德致后,精神传家

                                   高一(19)班  刘泳麟

一罐青花,承载的是家族的历史;几枚勋章,流传的是前人的荣光;一句祖训,发扬的是先辈的智慧。诚然,传家宝代表了整个家族的经历或经验,各有自己的宝贵价值。但对我而言,更有价值的莫过于小程家的祖训,因为它凝结了先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无论多么奇丽的珍宝,都终究敌不过沧海桑田的变迁。因此,以品德致后,以精神传家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所谓“物极必反”,一个家族的强盛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物质的传家宝总会在历史车轮的倾轧下烟消云散。曹雪芹的家族原是江宁织造,荣光赦赦、富可敌国,想必传家宝也不胜枚举,但它们最终也随着家族的覆灭无影无踪,流传下来的只是一部浸满辛酸血泪的《红楼梦》。精神上的传家宝却有所不同,只要家族里有一个人存在,前人的智慧就永远不会消失。

物质的传家宝仅能提醒后人家族的历史,精神的传家宝却能给予后人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成为家族困时自强的激励。或许,要经过时间的试炼,传家宝的价值才会真正显现——饥寒时、困顿时、离乱时,再怎么闪耀的珍品也将变得一文不值,蕴含深意的格言祖训却因鼓舞了一个家族的复兴而成为无价之宝。

对此,古今文臣武士早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家中书架常备《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书》,因为正是这些代代流传的品德和智慧促进了其家族的繁盛,阅读古人的“精神传家宝”更能使人获益匪浅。相反,故宫博物院里却没有一件以某家传家宝著称的藏品。因为一代大家的精神和品德,并不会凝结在物质珍品中。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大千世界往往令人眼花缭乱神志不清。因此,我们更需要品德和精神上的“传家宝”来时时鞭策、激励自己。精神传家宝的价值正在于此——永恒而具有无穷的力量。

但愿将来回首,漫溯时光长河,能看见更多以品德致后、精神传家而闪闪发光的浪花。因为,物质珍品,家族荣光,宛如惊鸿;品德致后,精神传家,方能不朽。

                                      传承须重“心”

                                    高一(19)班  詹智超

青花罐流传至今,经过岁月打磨,既有贮藏的价值,又有欣赏的乐趣;爷爷的勋章,记载先辈的功绩,熔铸有过去岁月的荣耀;而家传祖训则凝聚祖先的智慧,将生活的经验与思考代代相传。那么哪个传家宝更有价值?要我选,我会选择小程的祖训。

青花罐可能古典优雅,值得欣赏。而几枚勋章可能记载着爷爷的一生,记录着过去的岁月。但小程的祖训却不同,不仅有着和谐婉转的音韵,也有先人积累的精神财富,更有前两者所不具备的东西,这些都是它的魅力所在。

首先,精神层面上的传家宝更能使受传人受益。原因很简单,像青花瓷一类的,有的人只是因为它的构造外形,或是内蓄涵养而摆着欣赏,这就意味着受传人只是作为旁观者去欣赏它,而没有切身体会。但祖训方面的传家宝不同,受传人不会把它们锁在柜台里瞻仰,而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通过行动来对训诫有更高的理解,这也能使受传人的各方面得到提高。诸葛亮去世后把财产都交给了国家,留下的可能是一封《诫子书》,但可能就是这一篇文章,使他儿子诸葛瞻深深受益,在后期守卫国土是为国捐躯。这就是精神层面的传家宝带给人们的力量。

同时,这类传家宝能很好的营造一种家庭氛围。受传人在切身体会的同时,也将把训诫里的思想让身边人了解,使身边的人受益,这将会是一种很好的传递。古代文人墨客自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良好的底蕴,也就出现了像苏家三豪杰这样令人啧啧称奇的名门。为什么一般暴发户“富不过三代”?也是一样道理,在一夜暴富后,由于缺少底蕴,在传承给后人时只有物质,这就使后代往往会陷入泥潭,找不到方向。

然而现今社会,越来越淡漠这一点,人们只关注老一辈留下的存折房产等,却不留意传递下来的精神。祖训方面留下的财富,是需要时间去积淀的,而正是需要时间,才显现出它的真正价值。

所以我认为文化精神上的传家宝更有价值,正如《青灯》中写道: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不知方向的航海者。精神层面的传家宝正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因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万物皆可流,精魂永不散

                                    高一(19)班  欧阳嘉仪

    宫墙倾倒,高楼林立,血脉相承,生生不息。历史的风向后吹去,我们看到无数人背负着同一个姓氏向前攀缘,而总有一件“宝贝”,屹立在祠堂之中,镇守着整个家族的魂灵。

    有人说,那是一个青花罐。做工精美,价值连城,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或皇帝御赐,或偶然拾得,总之代代相传。到了某一辈家道中落,忍痛典当换来些许银两,咬牙坚持奋力拼搏终是重振荣光。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它始终见证,微凉的触感内含祖辈坚守的体温。它是家族的见证者。

   有人说,那是几枚徽章。光彩闪耀,内藏锋芒。太太太爷爷征战四方,换来如今天下安康,祖舅公战死沙场,保卫祖国镇守边疆。小小勋章上凝结着奔腾的热血,闪烁着家族的荣耀。它是家族荣誉的捍卫者。

   也有人说,那只是一句简短的祖训。朴实无华以至于简陋了。但它其中蕴含着的思想、精神,却激荡着每一个族人的灵魂,如引路的明灯,为家族指明方向。它是家族前行的指引者。

    每家都有每家的故事,每家也有每家的宝贝。非要辨出个高低轻重来,着实令人难以下“口”。但对我来说,许是这最虚无缥缈的祖训来得更有意义些。

    一个家族最重要核心的什么?万贯家财?非也。富可敌国也有“山空”的一天。无上荣光?非也。权倾朝野也有隐没的一天。时间是最可怕的东西,而家族的传承恰是依时间之河而流转,财富荣耀都是重物,随时都有沉没的可能。唯有精神,贯穿整个家族文化的奥义和精髓,它溶于长河之水,润泽着每一个浮躁的灵魂。每年都有无数游人慕名探访曾国藩故居,不是去看传统的屋室,也不是去看什么价值连城的至宝,只是为了一本薄薄的家书,去看这个家族的精神支柱。

    历史的风向后吹去,青花罐风化成土,旧勋章锈迹斑斑,而那一句短短的祖训,却始终呢喃在不同的唇边,激荡着不同的魂灵,筑起家族的文化丰碑。

   “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万物皆可流,精魂永不散。

                                      文化继世长

                                 高一(19)王子剑

有人以珍藏至宝传家,一尊古色古香的青花罐可能价值连城。但世事无常风云变换,人如此,更遑论物——兴许是夜贼眼馋兴许是纷飞战乱,失了碎了,便也去了传家的价值。

   有人以祖辈功勋传家,几枚锈迹斑斑的勋章可能意味荣光。但那终究是别人的故事,即使一代代口耳相传也终有一日会断了连续。当后世子孙只能对着勋章抓耳挠腮,便也损了传家的意义。

    当珍藏至宝沉浮于兵荒马乱,当祖辈功勋湮没于历史风尘,人们才得以发现,真正使一个家族虽历经风雨仍生生不息的,却是一行行朴实无华的文字。

    祖训。

    它是一种历史传承,虽寥寥数语却不会为战火连天毁于一旦,随人祸天灾渐渐褪色。江南范氏秉承先祖范钦“书不可分”的遗训,世世代代传承守护天一阁,纵屡经战乱天灾不改其志,终于保存下这座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范氏家族也因此得以与这座文化史上的不朽丰碑一同名垂青史。反观与范钦同时代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在世时权倾朝野独揽朝纲,其子嗣看似前程似锦,却不料在他死后张家却是充军流放的一番光景,祸延后世。

   它更是一种文化滋养,在让家族得以传承的同时,能够给予后世子孙受用无穷的文化涵养,使一个家族屹立不倒屡焕生机。明末东林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在狱中为余姚黄氏留下“浩然一往复何求”的家训,他本人虽遭魏忠贤阉党迫害身死,其子黄宗羲却秉承其精神,成功将余姚黄氏发扬光大。黄宗羲在清兵南下时以一介书生组建“世忠营”英勇抗清,失败后潜心著书,把民族道义、人格力量融化在学问中启迪世人,成为我国古代无论人品学问气节都无懈可击的第一流的思想大家。由此可见,祖训虽不如钱财可保子孙衣食无忧,却能在潜移默化中蕴育家族的文化涵养。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如果我们将文明比作家族,中华文明缘何能绵延至今的困惑便迎刃而解了。《三字经》曾说:“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唯一经。”其余三大古文明都曾有辉煌灿烂的时刻,最终却只有古建筑逃过了岁月变迁;而中华民族虽几经征伐战乱而历久弥新的原因正来自我们的“祖训”——老祖宗们一部部心血凝成的典籍。那些铭刻在骨子里的勤劳勇敢坚韧仁爱的美好品德,传承了历史滋养了文化,让华夏文明与炎黄子孙发荣滋长,源远绵长。

   文化,继世长。

                                     论传家宝的价值

                                     高一(11)班  李智南

    不知从何时起,传家宝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传家宝的价值已是谈论的中心了。人们都为这而争论不休。而我认为,能被传承下去的,且可以被经世致用的传家宝更有价值。

    大部分家庭中的传家宝无疑是一些古董,例如陶瓷制品,玉石制品等等。这些传家宝固然都有它们自己的价值,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会不断地升值。但它们已经是成品,这样一来它们的价值还是被限制了;其次,一般家庭都不会将其出售,因此我想它只不过是满足了人们把玩的欲望,成为了人吹嘘的资本罢了。

    相较而言,我认为非物质形态的,为意识形态的传家宝会更有价值一些。

    就祖训而言,它是先人在当世时的感悟,这被流传下来对后人时大有裨益的。它可以淬炼人的精神意志,被后世人经世致用,就实用价值而言,就比这些物质形态的古董高。

    而且,这种形态的传家宝是无价值限定的。一条祖训,可能被人用于经商致富,为人处事上,这样一来它就能够源源不断地满足人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成为了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源头。因此它的价值不会如古董般的传家宝被限制。

    许多大家族的传家宝也并非是某件历史悠久的老古董。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西方一个实力强大的资本家族,甚至左右着美元的汇率。这个家族发迹于十九世纪,它为何经久不衰反而愈来愈强大了呢?我想这是因为它有两件传家宝,分别是家族的文化和培养人才的方式,正是如此它所拥有的财富才能在两个世纪内疯狂地增长,成为如今世界上的金融霸主。试想如果它的传家宝是一件老古董,它还能发展得如此强大吗?

    在我们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依旧离不开以前人们留下来的意识形态的传家宝。有了知识的传承,才有科技的迅速发展还有日新月异的中国;有了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祖训,我们中国才能走向世界,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都告诉我们:意识形态的传家宝多么重要啊!

    然而,对于无用的传家宝如陋习等,我们也要摒弃。对于珍贵的传家宝我们要传承下去,这样才能铸就我们美好的未来。

                                               说“祖训”

                                         林钰泷  福州一中

    三人讨论自家的传家宝时,一人曰吾有名窑出品、玉润珠圆之青花;一人道祖父传我铁血荣光、赫赫武功之勋章;最后一人含笑曰:吾家无他,“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祖训耳。对于最后一位“小程”,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乃至艳羡。要知道,此训中“忠厚”与“诗书”二词,正是一个人、一家族立身、立业之本。

   “忠厚”是道德要求,是堂堂正正为人的基本要求。

   也许有人称羡祖传青花古董可值万金,但瓷器再美,不过身外器物,不能升华心灵;也许有人偏爱金银勋章诉说荣光,但功勋卓著,亦是先辈辉煌,难保“虎父”不出“犬子”。而“忠厚”是对道德的追求,能真正令家族中每一个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高贵的血液,而这种精神,却是任凭你光耀显赫,亦或身居陋巷,都不会失去的。有精神准则的人,才不敢在春风得意时“倚仗东风势便狂”,从而守住心灵的桃源净土;有“忠厚传家”的氏族,才不会常见浪荡骄奢的子弟面临“富不过三代”的悲剧。从而守得家业长久。

   “诗书”是技术要求,是对知识素养的追求与敬仰。

   青花虽美,至多往拍卖行一拍了事,闲来也不过把玩消遣,不能带给人真正的技能;勋章耀眼,但换不来他人对你本身的认可。小程家祖训中的“诗书”,在农业社会是儒学经典,在今天便是指一个人赖以为社会做贡献的科学、文化或艺术素质。韩愈云:“术业有专攻。”现代社会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应成为其中发挥作用的一部分。试想,一个游手好闲、不好学习的人,怎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一个不重视知识教育、得过且过的家族,又怎的会兴旺发达、枝繁叶茂?

    在感叹小程祖辈远见智慧之时,反观当下,去此二句甚远之人、之家又何其之多呢?为追求一时的声、色、权、利而作奸犯科、不择手段之人,开了一家家黑心工厂、贪下一笔笔民脂民膏——早忘了“忠厚”!宣扬“读书无用”的碌碌虫豸之徒,高举着一面面“反智主义”的大旗——早丢了“读书”!社会发展,亟需的不是连城的锦屏翠玉、古玩珍奇,也不是“尘暗旧貂裘”的旧勋章,而是一代代有道德、有才能的新人。

    小张的青花古玩,我赏;小杜的军功勋章,我敬;但小程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才是我认为最具价值的。我们要坚持“忠厚”之德与“诗书”之才不偏废、同重视,才能为“修养”乃至“治平”注入不竭的动力。

    虽总有良田百顷、身家万金,不过三世而散。且须听“才德”二字、良言一句,传万世不绝。

                                               传承精神方为传家宝

  三人议传家宝,前两人推出祖传青花罐与祖辈勋章,后一人则背其祖训。在我看来,罐与勋章一个代表财富,一个代表荣耀,虽足够美好,但与祖训相比,逊色许多。为何?祖训祖训,即为先祖的训诫,即为先祖要求后辈传承的精神。在我看来财富与荣耀虽好,却不及传承精神。传承精神方为传家宝。

  小程的祖辈希望其“忠厚”、“腹中有诗书”,这般美好的精神在今日却鲜少有人去继承。从青岛的“天价虾”到地铁的“凤爪女”,前者痛宰客人,后者读的书、学的琴都和凤爪一般被吐得干干净净。不仅这般,“熊孩子”们早将孔子所敦之“礼”撕得一干二净;层出不穷的手机电信诈骗使得人心真如“无輗大车”与“无軏小车”一般“何以行之哉”!

  这如祖训一般的精神传承无人理会,不禁令人扼腕叹息:何以至此?呜呼哀哉!

  从前两者的“传家宝”不难看出些许端倪。古罐代表财富,是物质,勋章代表荣耀,可以带来财富,亦是物质,两者实为一类。而代表着精神传承的祖训带来眼前财富的可能性较之前两者便小了。于是问题一目了然。

  我们都爱“物质”。于是这不难解释为何有许多人视遵祖训“忠义”守墓三百余年的佘家人为“怪物”,不难解释其朋友劝当代佘家人借守墓人名号牟取利益为正常,我们习惯性地视“物质”、实际利益为生命之重,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与美德的传承、精神的传承背道而驰。

  这种可怕的习惯或许源自于精神传承的“功利化”。《论语》何时沦落为除了应付考试之外现代学生碰都不碰的“妖魔鬼怪”了呢?“孝道”何时成为孩子给父母洗脚就可完成的形式了呢?而其他的精神传承如“恭谦礼让”“诚实有信”什么时候又成为了一个随处可贴的标语了呢?当初被古人们捧在手,咏在心的传家宝们沦落得功利化,当我们强行在无形的精神财富中挖掘其片面的物质利益时,传家宝零落泥淖便不禁令人反思了。

  是的,我们是时候重新将这些奉为传家宝了。新闻单位及政府部门应一马当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这些精神与美德。同时软硬兼施坚决打压有悖于这些美德精神的社会现象,或许我们能一步一步重拾它们,进而达到奉其为传家宝的目的。

  财富荣耀与精神皆美,我取精神为重。我不必如张晓风般拥有“更好的理由”后再去拥抱这个世界。奉优秀的精神传承为传家宝,倘若人人都如此,那么世界自会对我张开双臂——只因这已是那个更好的世界。

                                            勋章背后的民族精神

                                                刘杨 龙岩一中

  有的人喜欢价值连城的青花瓷罐,品味历史的辉煌,有的人偏爱诗书传家的祖训,体会先祖的智慧,而我,却钟意于那不起眼的几枚勋章,我想,那该是历史的见证。

  诚然,勋章没有青花罐的夺目,也没有祖训的睿智,它们似乎并不起眼,甚至布满了灰尘,但当我们拿起这些勋章时,应当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

  时光回到七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无数平凡的人们用他们最简单的方式与侵略者作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在外敌面前,他们放下了偏见与仇恨,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这种情感,可以超越党派,语言甚至是肤色。那些气壮山河的的歌声下,隐藏的是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和自由的心。那勋章的背后,是无数虽然倒下却依旧高大伟岸的身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这略带湖南腔的浑厚声音,一个民族从此独立,开始走向振兴。新中国百废待兴,于是刚刚经历战火的人民又一次满怀豪情地投入对国家的建设之中。从王进喜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无数平凡的人们身体力行地做着不平凡的事情。那勋章背后,是对辛劳的肯定,也是对平凡英雄的敬意。

  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不仅留下了璀璨的青花古罐、耕读传家的古训箴言,更重要的是,她还留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然民族之精神,必将继续支持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行,愈挫弥坚。品味那几枚勋章,我们看到的,有不屈的意志,有坚定的理想,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勋章捧在手心,我们感受到的,是民族精神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几枚小小的勋章,对如今的我们依然有着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我们应当思考,在如今的新环境之中,应该如何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思考在具体的实践中,有哪些我们所能做的事情。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精神;其次,我们要给他人以积极影响,鼓励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再者,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往事之所以回忆,是因为有见证;英雄之所以不朽,是因为有记忆。勋章记载的不仅是过去的荣誉,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勋章承载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奋勇前行!

                                          青花罐——历史与情感的容器

中国的各氏族,各分支都会有传家之宝,为的是将家族的历史与对后世的嘱托一并传承下去,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小张家的青花罐无与伦比,它既见证了家族荣辱,时代变迁,又有本身的历史美感。小杜家的勋章则见证祖辈征战沙场的豪情,贵在爱国情怀。小程家则世代流传祖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警诫后人要忠厚为人,知书达礼,意味深长。这些传家宝反映了中国人传世的思想,都很有意义,但我认为,青花罐的流传是美中至美。

无数传世文物在历史的无情淘洗下黯然失色,甚至支离破碎。正像无人住的老屋先倒,许多文物正是因为不见天日而变得脆弱异常。而作为家族的传家宝的物品,则会被细细擦拭赏玩,既不会被历史遗忘,也不会遭到人为损坏,比放在博物馆里任其风化的文物更有历史姿韵。所以将这些有历史故事的传家宝好好保护起来,也从另一个角度上保护了中国文化遗产,令人欣慰。

虽然表面上看,青花罐无非俗物一件,但他也能承载祖先对后辈的劝诫和期望。在家庭传承传家宝之时,长辈会含泪背出祖训,并追忆先人往事,将历史与情感一并交诸晚辈。小小青花罐上映出无数先人往事,诉说无尽沧桑,其震撼之效果非他物能及。传家之思想,也应有形象之容器,这样的容器会讲故事,会激励后辈,也有勋章和祖训的功效。

青花罐之独特美感,在于其本身的历史之美。这种艺术之美是没有时间与空间界限的。“目遇之而成色”,任何时代与民族的人见到这样的文物都会为之吸引,赞叹不已。这样的艺术美感结合在民族情感上,更加可贵,只叫人沉醉其中 。

小程家的祖训被后人严守并代代相传,并非不及青花罐等文物,同样小杜家的勋章也展现了独有的豪迈大气,这些传家宝,正如前文所述,都寄托了家国天下的民族情怀,是中国人传世的美德。而这些寄托深厚情感的传家宝中,青花罐又贵在神与形的结合,展现了无可取代的艺术美感,所以更胜一筹。

历史的变迁永不停止,如苏子所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经历历史沧桑的不仅是人物和情感,更有天地间无尽之物。千百年后,当生命一一消逝,这些物却充当着历史容器,静静诉说着荣辱兴衰,此乃无尽之处也。

形神兼备,乃青花罐独有之美感也。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