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身怀天赋,如果用会不会爬树衡量一条鱼的话,这条鱼会认为自己终身愚蠢。”环境如果顺应孩子的特点,如父母的性格、家风、出生环境都可能影响亲子互动的关系和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识、社会发展以及人格等各方面。可见,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予他适合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认识天赋和天性,则会更好的帮助孩子的成长。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婴幼儿的气质特点和未来的性格形成。

一个小例子

豌豆两岁半了,作息依然很不规律,有时候吃饭时间没到就饿了,有时候饭做好了却不愿意吃,每次从公园回家的时候,豌豆都会大哭一场,每次都是一场拉锯战。

豌豆的精力很旺盛。在家里她喜欢跑来跑去、爬沙发、跳上跳下,经常午睡时间了还特别精神。妈妈觉得豌豆的行为是因为她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脾气不好,被惯坏了。

她想尽办法让豌豆安静下来画画、读故事、玩橡皮泥,可惜这些妈妈喜欢的活动,豌豆都不喜欢。母女之间,总是争执不断。豌豆的精力旺盛和不合作让妈妈精疲力竭。她决定把豌豆送到幼儿园。

可当妈妈和园里老师沟通的时候,却发现豌豆在幼儿园像变了一个人——不仅被老师评价吃饭、睡觉都很好,过渡环节也不是问题。户外活动结束的时候,豌豆总是开开心心地就回班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妈妈找到儿童心理咨询师。了解情况后,咨询师决定给豌豆妈妈介绍儿童的气质特征(Temperament),帮助妈妈理解豌豆先天气质,及其对豌豆的影响。

为什么要了解孩子的气质?

发展心理学里,孩子的气质特征描述了孩子探索和回应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些方式是孩子独有的,代表了她的个人风格,是家长应该理解、欣赏的。咨询师希望帮助妈妈看到,是豌豆的气质特征在影响她的行为和她与人交流的方式。这些出生就有的气质特征是有价值的,需要得到家人认同和培养。

如果大人不介入孩子的游戏只是观察,就会发现:活泼好动的孩子(活动水平高的、反应强烈的、主动接近新事物的孩子),比如豌豆,经常在小伙伴中扮演领导者、创造者,想到新的游戏点子并发动大家一起玩。

慢热的孩子(活动水平较低,较回避新事物,反应较弱,适应能力较强)的孩子,对事物的观察更细致,帮助小伙伴们发现没注意到的事物,排除障碍、解决问题,让游戏真正可以玩起来。

乐天、变通的孩子会是游戏中的调和剂,还能帮大家找到更多的玩伴。

发展心理学对于Temperament的论点一直强调“匹配”(Developing a Goodness of Fit)而非“修正”。

1

如何去了解你的孩子?

在我们整个中国文明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叫做孔子,我们老祖宗,孔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做因材施教。这是我们做心理教育最主要的一点也是最基础的一点,你怎么样去认识自己。所以在最开始,我们就用儿童发展的角度跟父母探讨一下你如何去认识你的孩子。

我们通常用三个维度来对孩子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是由1994年美国的心理学家若斯贝提出的。第一个维度是外向性,第二是自我控制,第三个是消极情感。

对外向型来说有六种特质可以具体去评判:活动水平、高强度刺激喜好、社交性、积极预期、羞涩和冲动性。其中很重要的是“积极预期”。有的人天生就觉得自己每天过得非常高兴,即使现在有梦想实现不了,但明天充满希望,后天也充满希望,总会实现。而有的人就认为生活就觉得一成不变,明天这样,后天这样。

想要培养孩子的积极预期,父母要尝试经常性地要给孩子一种东西叫做惊喜。比如小朋友说想要兔子,父母就回答说你睡觉吧,睡完觉就会有的,当他睡着了之后,就把孩子刚才想象的东西拿纸剪放到孩子的枕头下面。这样会特别容易锻炼孩子什么样的品质呢?是乐观。

自我控制指的是孩子们能不能约束自己,比如说我到了图书馆,我现在约束自己不要大吵大闹,父母在谈话的时候,我能安静的坐在旁边,这个都叫自我控制。自我控制主要分为五个维度:注意力集中、限制控制、低强度刺激、注意力转移。

消极情感指的是孩子能不能容易的产生消极情感,而且这个消极情感持续的时间有多久。消极情感当中包含愤怒的控诉、不适、易安抚性、恐惧、悲伤和难过。如果一个人容易产生这些消极情感的话,他就容易生活得不幸福,不开心。

大家可以从外向型、自我控制和消极情感分析你自己的孩子,这些维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当一个外向型的孩子未来的性格当中会直接影响性格的内向和外向。消极情感直接指向性格当中这个孩子是不是神经质,特别容易敏感还是不敏感。第三是自我控制中,这个孩子长大的时候是尽责、随和比较懒惰还是比较放纵自己。

Chess和Thomas在1996年的时候提到一个概念,我们怎么样让孩子最后的气质特点发展成良性的性格。这就牵扯到了两个概念:气质和性格。

2

成长:从气质到性格

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我要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我要让孩子性格发展更好……什么叫健全的人格?好的性格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界定一下气质、性格和人格。

气质是人生下来的一些非常稳定的特质: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气质是先天的。它在人漫长的一生当中也不太容易改变,就像我们出生之后,我们的相貌,我们的皮肤,我们自己的脸形,很多程度上来讲是来源于我们的遗传基因,基本上一生都不会变化。

气质基本上是这样的一种特质,但是大家知道,在我们人的一生当中,人出生之后会有另外一种特质在人身上展现,就是性格。

性格是来源于气质,你未来发展的性格来源于你先天当中带来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在于你成长环境,你父母的介入,你上的学校以及你周边社区相互作用之后它会形成跟气质略有不同的人身上的特质。我们把它叫做性格。

在人的一生当中人会受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同时影响,而气质和性格大家可以想象,它就是两个圆,这两个圆是交叉的。在刚出生的时候,孩子会基于气质影响最多,但是随着它和周边的环境作用越来越多,越来越进入社会功能的话,他本身会越来越受性格的影响,而性格本身大部分的变化以及性格大部分的形成来源于你先天的遗传东西,以及你这个东西跟环境相互作用之后最后的结果。

那么,人格是什么呢?人格就是性格的另外一种名称,性格的形成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人格的形成,基本上差不多。总的来讲,气质是人格的基础,人格就是性格,性格是气质的扩大和发展。

3

孩子的气质是与身俱来的

当我们谈到孩子气质和性格形成的时候,大家就要知道,我们最早的时候就是需要了解他们的气质特点。

我们通常把人分成四种气质,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和黏液质。像林黛玉就是抑郁质的典型。谁是多血质的典型呢?就是她很开放,很容易接触陌生的环境,交际能力也很强,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强,比如王熙凤。胆汁质的主要的典型是谁呢?比较冲动。比如说张飞,比如说《西游记》当中的孙悟空,都是非常典型的胆汁质。黏液质指的是谁呢?比较稳定,相对对一件事情有比较长的兴趣,而且我能坚持下来,比如唐僧。

人天生下来带有很多的生物性,这种生物性可以来源于父母本身的特质,父母本身的特质通过基因传递给你的孩子,这就形成了不同孩子的不同的气质。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在刚出生的时候,婴儿就具有这么明显的特质。

气质本身是与生俱来的,它大部分的时候是跟你的基因相关的,也就是说一个内向的家长特别容易生出一个内向的婴儿,一个神经质的家长特别容易生出一个敏感的孩子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气质是父母双方遗传的结果,并不是一方决定的。

我见过一个内向孩子的父母,她母亲相对来说是一个强势的、表达能力很强的人,但是她嫁的老公是一个非常内向的。我约他们来的时候,整整一个小时的访谈,她父亲就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就是你好,第二句话就是我知道了。剩下所有的我们之间的交流都是跟她母亲来交流。这个孩子就非常具有典型的父亲的特征。

人格特质遗传的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特定基因对冒险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这种追求新异性的基因影响大脑中化学物质多巴胺的产生,使得一些人更倾向于追求新异情境和冒险。

在一项数人格特质的大规模研究中,人格心理学家特勒根及其同事发现,有些特质更易受遗传影响,与遗传有高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发现存在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人格特质现象?比如,严守规章纪律的父亲是否孩子遗传了这一特质,易患抑郁的父母是否孩子也易患抑郁,专注的父母是否孩子也更专注,等等。

儿童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格的发展。

比如,一些父母鼓励运动,并经常与孩子一起运动,孩子可能更爱运动;相反,父母不爱运动,孩子缺乏运动环境,也可能不爱运动。

然而,遗传作用虽不是绝对的,但它的作用不能忽视。因为遗传可能会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环境。

比如,一个遗传了很好协调性的儿童,由于他玩玩具的水平要比其他儿童好,父母会注意到这一点,并决定给他买更多有助于练习协调性的玩具。

再比如,研究发现,一些收养的孩子会在生命早期表现出和养父母相似的特征,而当他们长大后,父母的影响日渐下降,受遗传影响的特征就开始表现出来。

4

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基于气质由遗传决定的特性,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我的孩子就应该是什么样的,但却经常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后天的时候,孩子的气质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后天的性格特征。而性格发生的基础很多人说并不一定会顺着气质来产生。

举一个例子,这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她是比较内向,容易羞怯。因为她父母本身在很多时候也比较羞怯和内向,对周围的东西会保持一种长期的警觉。而这个孩子在这时候到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当中,比如说她上了学校,她慢慢对周围环境的警觉和防御就会放下一些。她内在的对周围环境的警惕会逐渐被后天环境当中带给她的行为刺激慢慢消融。这个孩子就会慢慢变得外向。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都说成长的环境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环境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在成长的环境中,哪种环境又是最重要的呢?

一个人总共有四个圈,第一个圈是自己,第二个圈是家庭社区和教育机构,再外面的圈子是父母所在的单位,你所在的城市的发展水平,再往外是国家乃至整个全球的宗教、文明以及现在的价值观倾向。人最重要的发展是在最核心的圈和第二个圈当中,尤其是在6岁之前。最新的一个研究表明真正能够影响人一生的时候,家庭教育占到70%。所以说,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强的。

比如说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她本来是一个外向型的,她的外向型和安全型的特质需要一直保持。但如果当她需要立即安抚时,父母说等一等,让她哭一会儿,我再培养耐心的品质,这就导致这个孩子将来会越来越焦虑。

因此虽然气质是先天的,我们做父母的可以通过影响孩子成长的环境,从而影响孩子的性格。把一些利于孩子未来成长需要的特质在环境当中凸显出来,让他将来能够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如果你是外向型的家长,你找了一个内向型的孩子,没关系,只要你能够理解内向型孩子的特质,在亲子互动当中用适合内向型孩子发展的方法来对待它,那你的孩子发展也会很好。

5

家庭教育塑造孩子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比较独特的观察亲子教育互动的一种方式:画树测试。通过孩子画的话,来看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来看第一个孩子画的画。

这个孩子的画的树干是非常直的,证明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没有受到过压制,但是树冠很小,代表孩子没有社交的欲望。周围发生什么跟我关系不大。爸爸和他在这儿,妈妈在另一边,代表着他和爸爸关系非常好,妈妈躲在房子的那边,代表跟妈妈关系疏离。

老师让他表现出是冬天的时候,他直接写上1月、2月、12月,代表着抽象思维能力。因为这个年龄段冬天应该画点雪花。大家看他的第二幅图,继续画这个树,树冠依然很小,这是他妈妈,这是他,这是他爸爸。他妈妈在家庭当中是十分强势的,因为他妈妈画的很大,而他爸爸和他缩在房子里面。

这个孩子是非常典型的高智商的天才,从他的画里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已经倾向于抽象思维。但是这个孩子从来不和别人交流。他的家庭关系是有非常大的问题的,他母亲太过强势,父亲比较平和,母亲过分严厉。在和他父母聊天中,我说根据这个画预测出你们家的交往模式是这样的,他的妈妈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我说通过孩子的画展现出来的。

我们后来告诉他父母怎么样诱导这个孩子,第一要让孩子经常观察细节,你不要让他非常抽象,你要到公园,告诉他公园有几种颜色的花,要让他把树冠变直,让他本身变宽。他本身社交欲望没有那么强,也要让这个孩子自己去和别人交流。

接下来看第二个孩子的图。

这个小朋友,别人在玩儿时他坐在那儿不动。老师问,你在干嘛?一个4岁的孩子竟然说我在发呆。她画的爸爸是缺鼻子和嘴巴,她说这是她爸爸的肠子和肚子。这是她妈妈,妈妈很小,面部模糊。在我没有提醒之前她给她的妈妈只画了一只眼睛。这个头发很长代表她妈妈。我们正常的家庭关系是这个孩子就应该站在她父母中间。

画完之后就说画自己。她说我不想画自己。她说我不画,那你中间要画什么?画个姥姥吧。为什么呢?最后我还是不死心,就说,还是画个自己吧,在这儿画了一个小黑点,她说我躲在这个黑点里面,这个黑点有点小,再画大点吧。她摇摇头,“我就在这个黑点里面”。

大家看完之后会有什么感觉?我们通过这幅画观察她的家庭关系和这个孩子的性格形成:她对她父母都是比较模糊的,在这里对哪个角色最没有印象呢?母亲。母亲是面目狰狞和模糊的。对姥姥的好感是非常强的,姥姥是最美的。接下来是自己躲在这里面,这个孩子没有自己,没有自我意识。

正常情况自我意识最早萌芽阶段是1岁,把孩子抱到镜子面前,他会指着自己的额头说这是我自己。经过了解,她母亲不愿意生小孩,她的姥姥逼着这个孩子生小孩,带完之后这个母亲从来不看这个小孩,这个小孩是她的姥姥带大的,这个父亲不管,导致最后这个小孩没有自我意识,基本不和别人玩,每天发呆。

6

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

既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如此重要,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呢?分为0到1岁和1到3岁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儿童性格培养的核心,基本信赖感和不信任感,最主要的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主要是来源于孩子有没有形成安全感。对于0到1岁儿童的性格形成过程当中,安全感通常在孩子身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安全型,第二种是焦虑型,第三种是矛盾型,第四种是逃避型。

这四种分类来源于在0到1岁是不是给孩子建立了基本的安全感。0到1岁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为所欲为,他想做什么,我们就让他去做,比如说他想爬他就去爬,他想吃就让他去吃。比如说他一哭了,我们就去抱他,他一饿了,马上有奶可以给他吃等等。

这种安全感分类在《爸爸去哪儿》比较明显。安全感最好的是天天、多多还有贝儿还有王诗龄。他们在对外出任务的时候特别容易接受陌生的环境。比较焦虑的是kimi还有森蝶。在这里面矛盾型的没有,矛盾型指的是家长出去了,他也焦虑,家长回来了,他不停的打妈妈,你怎么出去了。最后一个逃避性是什么呢?你走不走跟我没有关系,其实你回来我也高兴,但是我不想表现出我的高兴。

非常典型的是石头,石头有一次接受村长采访的时候,村长跟他说,爸爸爱你吗?他说爱吧。村长说为什么叫爱吧,他回答说有的时候他发脾气,我就觉得不爱我。石头是这里适应能力最强的孩子,你让他干啥他就干啥。他不是不愿意黏在爸爸身边,他是觉得如果我得不到,不如在之前就没有。这个孩子的安全感其实不足。

第二部分是1到3岁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性格培养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自律。自律是什么呢?自我控制。到了1岁之后我们需要给孩子规则。这种规则就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知道有一些东西是要遵从的。比如说我告诉孩子说,你在这儿等着我,等我回来你才能吃桌子上的糖,你看他回来之后,孩子是吃了还是没有吃了。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