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黑钢琴,钢琴粉无需恐慌。
1
上篇文章《娃学什么乐器才能长大泡到男神女神?》文末,找到好多可以无情碾压众妈妈心智的留言,举两个例:
“我儿子迷舞台剧,VIP票,一次就300~500,培养他艺术审美。学乒乓球和游泳已经两年,业余主攻武术,攀岩、轮滑、木艺、科学小实验,还有户外扎营,军事游戏都在寒暑假和周末都玩过了。以后我会让他在周末和寒暑假玩骑马,冲浪,潜水,帆船,还有自行车泥地竞速。
“给娃报过主持人和架子鼓,担任了幼儿园六一节的小主持人,那时候才3岁半。后来儿子圈粉无数,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架子鼓参加演出了。 现在4岁半,跆拳道绿带。 还学了画画,被老师说非常有天赋。所有都是儿子自愿的,已然成为朋友圈中的小明星。每次发帖无数点赞求教。
这样的家长每每在朋友圈晒娃,无不对整个育儿生态圈造成核爆炸毁灭式打击,众麻麻心碎曰:“我家娃简直就是个茹毛饮血的野人啊!”
才艺晒娃,表面是爱子之心,实则居心叵测,因为它背后透露着三个信号:
1.劳资有钱(炫富)
才艺就是家长真金白银在砸钱:学有所成,交的费叫学费;半途而废,交的费叫智商税。
2.劳资的娃是天才(耍酷)
大多数娃学一两个就嗷嗷叫苦,能拿下这么多项才艺还不脸不红气不喘的娃,必定是天赋异禀、骨骼惊奇,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3. 劳资有文化(秀逼格)
根据在不务正业领域取得了极高造诣的我爸的名言:“什么才算风雅?风雅就是要没用。一旦有用,就没用了”(,文化人才会重视不能用来吃饭的技艺。因此:娃才艺项之多之深,实际上是家庭文化软实力的展现,又名“大家风范”。
才艺晒娃=花式虐狗啊!
DrBing奉劝大家不要惊慌,今天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些“才艺天才”背后的真相。
2
第一个故事。
(来源:知乎)
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B。英文超厉害。高二就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CCTV举办的一个英语演讲比赛。得到一个优秀奖后,英语老师就经常拿他做模范。
有天老师把他拉过来非要他现场表演,B礼节性地扭捏了几下之后,低头想了想说 :“那我就背诵一段《Tribute to Diana》吧。”听完,我哭了,觉得这辈子英语都无法赶上这个同龄人了,根本听不懂,但又清楚地知道,那绝对是地道的英式英语,跟听电影原声一模一样。
就这样活在B的碾压下很久,直到高三。有一次,在我的再三要求下,B读了一段《21世纪英语报》。我惊奇地发现,他真实的英语水平,竟然比我的只高一丢丢!
呆了很久我才问他:为何你单单《Tribute to Diana》的口语水平高得如此不合情理?
B一字一句地说: 因为这是我的招牌,杀手锏。我是一个词儿一个词儿纠音、一个逗号一个逗号的模仿、一遍一遍的默写,一句一句的标示连读和语调的上升下降、一段一段的跟读对比的。
3
第二个故事。
想当年,因为有个不务正业的老爸,DrBing2岁起就琴棋书画中西技艺全刷的娃。当年也是见人虐人,见狗虐狗的主。
下面这段视频是我在汉堡中国文化节的古琴表演。
已经三次担任该文化节的音乐主讲人了。虽然,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古琴大湿,实际上,古琴我能熟练弹奏的只有5首,《酒狂》《平沙落雁》这类五六级、稍有难度的。古筝嘛。。。只能熟练演奏一首九级曲《月儿高》。
如果表演现场谁要我来个encore,哪怕是一级的《渔舟唱晚》,我都能当场晕死过去:臣妾不会弹啊!
但因为必杀曲弹得如此熟练,没人猜的出其实是个“半吊子”。
话说当年小学高年级时,小升初学业开始加重,学琴又遇到瓶颈(音乐天赋不高),就有了放弃的打算,心想:我一普通人家的孩子,长大都得靠自己,奋斗重点是学业!按照常规来学琴,以我的天赋根本行不通。
于是就跟我在不务正业领域经验及其丰富的老爸摊牌。爸爸笑眯眯地说:没事儿,你挑几首最喜欢的曲子,我跟你李老师说说去。
后来就有了前面的情况。
好处当然就大了:一来重新找到了对乐器的初心;二来出成绩的速度很快,从之前练指法“这样的日子啥时候到头啊”变为每次都看到自己有进步;三来大量充裕的时间可以分配到学业、其他兴趣和玩耍上面;四来,我爸因为省了不少学费也很开心。
所以说,在朋友圈那些看起来很拉轰的娃,并不一定“天赋秉异”,不一定有“真才实学”,家里也不一定身家千万,汗牛充栋。
知道这个事实以后,是不是忽然觉得自家的娃也没那么“茹毛饮血”?
4
在今天,儿童才艺培养的初衷已经很大程度被扭曲,有些是“人有我有”,有些是“一厢情愿”。
才艺是一种通识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让娃在人类文化各领域的体验当中,建立一种人文底蕴,这个底蕴大大地有助于娃将来的职业发展、个人生活。
其次,才艺是一种品格养成,在专注的学习训练过程中,养成专注,自信,坚持的性格。(这里要注意的是,娃的兴趣和天赋不足时,所谓的“坚持”对娃的心智是一种摧残。而家长是“过来人”的话,比较好做出准确的判断取舍,或像我爸那样有折中之计,毕竟老师和培训中心只希望你续费)
再其次,才艺才是一种技能培养。
再再其次,才艺是一种秀逼格。没贬义,反正就是对娃个人层次的提炼吧。
目前的家长们,基本还是主次颠倒的,或者嘴上说得光伟正,操作上主次颠倒。
家长自己不是“过来人”,往往容易带着强烈时代的局限和主观期盼来鼓捣,结果就是娃兴趣没养成,天赋没找到,这里弄弄那里弄弄,最后只留下一个“我什么都弄不好”的失败者情节——这是才艺培养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