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大多数人世世代代讲汉语,长期以来没有感受到汉语有危机。前些年,有人说现在中国人的汉语退步了,英语学多了,祖国的汉语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要起而保卫汉语。后来不仅汉语要保卫,似乎汉语方言也要保卫了。2005年,有人说上海话要消失了,孩子说不来上海话了,于是一时间掀起了一股“保卫上海话”的小浪潮。最近,广州有人又无中生有地制造有关当局“推普废粤”之说,提出岭南文化垂危,号召保卫粤语。其实,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都与语言本身的发展无关。
一些语言因为负载着更多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使用的人多,就更为强势;一些语言人们渐渐少用,通行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甚至逐渐消失,需要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加以保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现象。
比如满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古老的女真语受到周边各民族语言以及蒙古语、汉语的影响,最终在16世纪前后形成了更为丰富、更具有表现力的满语。清兵入关,清朝建立,尽管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汉族,而清朝朝廷的语言和公文既用汉语汉文,又用满语满文。可是,清代汉语并没有削弱,更没有消失。在接触到汉文化之后,自康熙皇帝起,就大力推行汉文化,汉文化中的传统经典成为包括皇帝在内的许多满族人士的必修课。乾隆时代中期以后,各地满族逐渐以汉语为母语。在朝廷中满语也越来越少使用;满文通行更少,渐渐专用于官方的一部分记录。到了今天,只有黑龙江少数乡镇的老人和部分语言学家还能使用满语,能听能说的不到两百人。世界上类似的语言现象,还可以举出许多实例。
过去有人说中国“一穷二白”。“白”指的是中国文化、教育落后,文盲多。其实这只说到一面,另一面是以汉语文为载体的文化是极其博大精深的。浩瀚的《四库全书》也只能包含它的一部分,还“白”吗?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的元代和清代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一个统治中国97年,一个统治中国268年,时间也不能说短,但立国以后也不得不以汉语汉文作为官方的通行语言文字。
那么,人数较少的民族,他们的语言是否必然会被排挤而不得不消失呢?不然。比如西双版纳,近几十年来汉语通行的范围日益扩大,傣族中青年能讲普通话的越来越多。但汉语的通行只不过扩大了傣族群众的活动范围,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傣语并不因此削弱,那里的傣族互相之间照样讲西双版纳傣话。最后一任“召片领”(西双版纳傣王)刀世勋先生不仅精通傣文化,而且熟悉汉文化,能用流利的傣汉两种语言讲课,带研究生,用两种文字撰写著作。这种情况,正是因为在西双版纳傣语和至少使用了700年的傣叻文中,蕴藏着丰富的具有特殊价值的傣文化,它并不因汉文化的传播以及它同汉文化的密切交流而被替代或受到削弱。
去年缅甸东北部的果敢地区发生冲突,一时成为热闹新闻。包括果敢地区在内的缅甸掸邦的北部,是多民族地区,居民有掸族、佤族、果敢族等。但当地各个民族群众之间互相沟通的语言,使用得最普遍的,不是缅语,不是佤语或傣语,也不是彭家声先生带去的汉语四川方言,而是云南临沧地区的汉语方言!临沧地区的经济文化在云南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它的汉语方言同昆明的汉语方言也有较大差别,不仅在中国其他各省不通行,就是在云南其他地方也不通行。为什么反而在缅甸掸邦的北部竟然通行?因为这里对外交通不便,长时间以来,它的日常生活用品供应,主要来自云南临沧地区;它的贸易往来,人员交流,主要对象也是临沧。甚至当地中小学校教书的教师,不少也来自临沧。既没有人去提倡,也没有人去阻止,久而久之,这种汉语方言就成为缅甸掸邦北部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共同语言。
曾经有人企图用行政或宗教的力量强制推行某种语言。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群岛300年,占领当局和天主教会就在当地各民族中大力推行西班牙语。后来美国对菲律宾统治了48年,殖民政府和上层人士又使用英语。今天我们看到,菲律宾通行的不是西班牙语,而是英语。菲律宾人为什么要讲英语呢?同西班牙语比较起来,英语在教育、经济、科技以及对其他国家交往等方面的优势要大得多。虽然如此,也并不妨碍当地老百姓在各自民族内部照样讲泰加罗语,讲伊洛干洛语,讲宿务语。强制推行某种语言或可收取一时之效,绝无长久之功。一种语言的推广要靠它承载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要靠交流,要使人们切实感到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用。
也曾经有人希望创建和推行一种世界各个民族都能使用的语言。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花了十年以上的功夫,终于在1887年创立了世界语。但是他也知道,在当前和相当长的未来,这个世界语都不可能用来代替世界上已经存在的语言。所以,他把世界语定位为国际辅助语言。推行了一百多年以后,能使用世界语的人,估计在10万到200万人之间,而且主要在欧洲。
有人说,我们的青年学生英语学多了,要少学英语,多学汉语。这个话我赞成一半,就是我们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学好汉语文。起码,口语要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站起来能侃侃而谈,最好是说得头头是道,不要以后当干部离开稿子就讲不了话;书面表达要条理清晰,基本上没有病句错字。虽然如此,英语仍然是要下功夫学好的。举一个例,如果电脑是中国人发明的,如果互联网是中国人发明的,那现在全世界都在学汉语。然而不是,电脑和互联网是使用英语的人们发明的。你不懂英语就掌握不好现代信息技术,必然使自己在世界上信息不对称。据统计,2008年,全世界的信息量67%来自美国和西欧。互联网中的资料,87%是英文的。全球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中,80%以上的检索资料是英文的。美国和西欧许多信息公司,靠高价卖数据库发财,而这些数据库都是英文的。你不学英语,不努力学好英语,怎么知己知彼,怎么取得世界上大量先进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发展我们的国家?
语言是无须“保卫”的。我不担心汉语会在同外界交流中削弱。而且,我坚信汉语中普遍应用的普通话必然会在国内外进一步推广。如果你真想保卫某种语言,或者保卫某种方言,办法其实很简单,你努力增加它的社会经济文化载荷量,使它更丰富,使它更优美,让更多的人来使用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