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第二节,叶老师让我们来一场“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的辩论。我自然是支持开卷有益的。
排好了座椅,开始辩论了。双方交战了一会儿,我站起来发言道:“好书要读,它教你怎样做人做事、怎样不断进步;坏书也不怕读,读了你就用来警醒自己,千万不要去写这种烂书,浪费读者的时间。这样一来,你不就对图书市场有了进一步了解了吗?我相信大家是能够分辨好书坏书的。”
反方代表张茗杰马上站了起来。“反驳张瑞涵!”他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你写错了一个字,那……”我听着听着,头越伸越长,眼睛越睁越大,脑袋越听越糊涂。什么?读书跟写字有什么关系?跟写错了字要不要擦掉有什么关系?我可是听得脑子里一团乱麻。
正反方争执了快一节课了,还是不能定下输赢,简直是各说各话,鸡同鸭讲。我真的忍无可忍了,心里说:反方呀,你们怎么了?一直在同一个圈子里打转——有的人看坏书,模仿书里情节,用刀伤人,可见读书未必有益——可我们正方同学不都说白了嘛,你看哪本书是你自己的选择,你用刀伤人也是你自己的选择,关那本书、那把刀什么事?一个人心底坏,才会模仿坏人坏事,对不对?你犯了罪,关进监狱的是你,绝不是那本书或那把刀!我真怀疑他们是否有逻辑缺陷。
终于下课了,我马上收拾书包去打羽毛球了。这真是一场让人莫名其妙的辩论啊。
【点评】五年级课本上让大家讨论“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未必有益”。许多孩子倾向于选择反方。可见,这一类孩子还没有真正爱上阅读,有这一条做理由,也好心安一点。既然要开卷,你为什么要去打开那些“有害的书”呢?多少名著供你选择,学校老师都提供了很好的阅读书目,必考书也都是正常的书,为什么未必有益?可见,第一关没过,选书盲目。好书读得多了,自然就明白哪些书不好了。我也常常读到一些不理想的书。不过这些书也不会害人,更不可能读了就犯罪,进监狱……逻辑思维上哪里去了?
这些不理想的书,正如身边不理想的人和事,他们都是我们的镜子、反面教材,同样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思考,避免去写那些差书、差文。“人人都是我的老师”,你要这样想,这就是积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