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s

我不知在哪一年就买下了这套书,当时出的是红色系。我存着它等小鱼大一些再说。读完希利尔那三本之后,我让小鱼选读房龙的书还是荷马的诗,她想读《奥德赛》,可是心已经被《三国演义》抓走了,一边看三国老版电视剧,一边听白云出岫朗读原著。我这段时间就空下来,不再录音了。但是晚睡前,她还是想让我读书,我正好想起这套哲学书来。一翻开,读了几篇,关于生命,生命不具有同样的价值,我就大大地赞叹自己先前选书的英明了!真不得不自夸一下。

 再读下去,看法国作者写得这么生动有趣,这么符合孩子的心思,幽默又充满哲思,我实在服了又服!真希望我也有这样的脑袋,也能写这样的书。从前真是孤陋寡闻,不知是怎么给中学生做教科书的,唉,都太低级了。罪过!罪过!看到人家法国人写这样的书,就知道我们的孩子受的什么教育了。其实,我们的中学生从未想过或想不明白的许多问题,早在儿童期就该由好奇心带领着去探索过了;许多在大学生中间还在做无谓争论的话题,其实也太小儿科了。人心中最沉重最深刻的疑问,不是该成人后再去思考,而是儿童期就该睁开眼睛,打开心扉去弄明白了。

zxs2

我赶紧又上当当网找图片来推荐此书,再一看,又有了第7-8册,毋庸置疑,立即买下。这套书读完,孩子应该对哲学有了许多思考,往后或许可以读《苏菲的世界》了。

这套书由周国平作序,我把它附上来: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在一定的意义上,孩子都是自发的哲学家。他们当然并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是,活跃在他们小脑瓜里的许多问题是真正哲学性质的。我相信,就平均水平而言,孩 子们对哲学问题的兴趣要远远超过大多数成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从幼儿期到青春期,正是一个人的理性开始觉醒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好奇心最强烈,求知欲最 旺盛。另一方面,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阶段内,生命的生长本身就不断带来对人生的新的发现,看世界的新的角度,使他们迷乱和兴奋,也 使他们困惑和思考。哲学原是对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之探究,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恰是发生这种探究的最佳机会。

然而,在多数人身上,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曾经有过的那种自发的哲学兴趣似乎完全消失了,岁月把一个个小哲学家改造成了大俗人。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孩子周围的大人(包括家长和老师)要负相当的责任。据我所见,对于孩子提出的哲学问题,大人们普遍以三种方式处理:一是无动于衷,认为不值得理睬;二是粗暴地顶回去,教训孩子不要瞎想;三是自以为是,用一个简单的答案打发孩子。在大人们心目中,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太玄虚,太无用,功课、考试、将来的好职业才是正经事。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哲学兴趣不但得不到鼓励,而且往往过早地遭到了扼杀。

哲学到底有用还是无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看待所谓“用”。如果你只认为应试、谋职、赚钱是有用,那么,哲学的确没有什么用。可是,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那么,哲学恰恰是最有用的。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的,必是对世界和人生有自己广阔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的人。一个人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却做成了大事业,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曾有过呢。

所以,如果你真正爱孩子,关心他们的前途,就应该把你自己的眼光放得远一点。不要挫伤孩子自发的哲学兴趣,而要保护和鼓励,而最好的鼓励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 思考和讨论。事实上,任何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都不可能有所谓标准答案,可贵的是发问和探究的过程本身,使我们对那些根本问题的思考始终处于活泼的状态。在这方面,我们急需有水平的启蒙读物,这套书颇符合此一要求,对人生哲学问题的选择周全而不烦琐,论述通俗而不鄙俗,回答清晰而不武断。这样的启蒙书其实不但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一同阅读。在相当程度上,大人也需要受启蒙,否则就当不好家长和老师。难道不是吗?(周国平  2005年5月9日)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