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年级下学期,许多城里的小学都要求孩子读完四大名著,甚至规定在三个月之内读完。我一听,惊喜交集。惊的是,叫一个十一二岁的儿童三个月读完四大名著,显然是强人所难,反正我是读不完。尽管我已经读过几遍,可还是一读这四部,就发现许多精彩片段,如同初会面的一般,沉浸进去,大半年才出得来。叫一个小学生这么快读,肯定是指读注音本或其他缩简本,那就不如不读了。缩减本往往搞得前言不搭后语,读出一大堆漏洞,反而破坏了孩子对这四大名著的印象,什么好处也得不到,无非是记住了一些人名和事件。喜的是,学校毫不犹豫地规定每个孩子必读四大名著,这个导向是好的,现在家家户户都买得起这一套书,细细钻研下来,那真是比读一大堆没营养的童书要强一百倍。

小L原先不喜欢阅读,好不容易从林汉达的历史故事开始,一部接一部地读开了,听我说《水浒传》达到了极高的文学艺术水准,他也很渴望看。拿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的上下两册后,他美滋滋地读了起来,一写作,里头的许多场景记得一清二楚,真读得入迷了。可是,L爸不知从哪里听来了相反的看法,急吼吼地找到我说:“好多人叫我不要给孩子看《水浒》,说《水浒》会使人的脑袋变坏!”

我从前看龙应台写的《读<水浒>的小孩》,对这个疑问是非常留意的。当年读到它,我惊讶极了,内心里着实警惕,怀疑是不是读《水浒》这一类名著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这几年里,我一直不敢评论,因为自己未实践过,不敢瞎说。直到小鱼上了二年级已经读了一系列历史文学名著,我才敢说,龙应台遭遇困境的原因所在:她不应该在孩子太幼小的时候给他们说这一类书。幼儿还不能明辨是非,倒是全盘信以为真,渴望模仿,哪里懂得现实生活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水浒》本身是没问题的,它并不教人为恶,它所颂扬的英雄气概属于它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它所宣扬的主题思想也属于它所写作的那个时代,这是显而易见的,绝对无损于它作为一部顶级艺术作品。孩子要读这书,起码得有一定的历史常识和文学素养。也就是说,他们的心智必须有点儿成熟了再读。到那个时候,他们还会发现,人类文明史是一部血淋淋的历史,能走到今天这样讲人道主义,是多么不易!

照这种眼光来看广受追捧的英国童书系列《可怕的科学·另类历史》,大人们多余的恐惧和疑惑就自然消散了。你想一想吧,那一套书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最邪恶的行为收集起来,把如何杀人、取心、吃人肉、剥人皮、搞酷刑……诸多步骤一一呈现出来,从头到脚血淋淋的。儿童看得一边毛骨悚然,一边津津有味地答题互动,他们就要去模仿那些恶行吗?这些书用调侃的口吻来描绘人类踏着暴力与血腥之路走向今天,从野蛮走向文明,绝不是叫你去作恶,而是告诉你,文明是从野蛮里脱胎而来的,不要把过去想像得像个天堂,过去只是人类的童年,充满了可怕的记忆;我们要面向未来,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社会,建设更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有没有孩子看了真去学坏呢?恐怕也有。这些孩子大概是心理变态的,把那些恐怖场面当做营养吸收了。持这种变态心理的人,他是变态在先的,他读什么书都会朝歪处想,引为己用;看侦探小说,听犯罪新闻,都是他极便利的模仿资源,又何必读到这些著作才来变坏呢?

当然,L爸讲的读水浒脑袋变坏,还不只是说书里打打杀杀的,怕孩子也要打人杀人,可能也怕孩子学着了“愚忠愚孝”这些封建理念。那这种顾虑也是多余的。要论忠孝,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国学经典介绍得更多,叫小孩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许多家长也非常信奉那一套,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养成了那种思维方式,也犯不上让《水浒》来对孩子进行洗脑。如果一个孩子生长在自由平等的家庭,有自己的想法,他再怎么热爱《水浒》,也不可能学来那一套封建理念往自己的骨子里灌输。孩子内在的心理模式,他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模式,是他在幼儿期与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早就化作了他的血液,炼就了他的灵魂底色,哪部作品能够起到重塑心理模式的作用呢?!

小L看《水浒》看得热情高涨,一放学就跑回家看,才一两个月就全看完了,而且记忆犹新。我问他:“你觉得这书会不会使人的头脑坏掉?”他非常惊讶地说:“当然不会!这本书里的英雄好汉仗义疏财,替天行道,充满了浩然正气!”这就是他读完《水浒》的总印象,他怎么要去学坏?

孩子不像你想像的那样愚蠢,那样脆弱,他们到了十岁之上,早已能够明辨是非了。三十年前的一代人因为家庭穷困或精神贫乏,哪里有四大名著可读?今天有了这条件,可是许多大人自己没读过、没思考过,就道听途说,捉住了种种谬论,又把自己的孩子阻挡在了经典名著的门外。呜呼哀哉!

小L说:“我接下来想读《三国演义》,再回头重读《水浒》。”我很赞赏他的安排。他又说:“三国里的刘备很坏,竟然害死了关羽。”这下子,我表示吃惊了。我跟他说,只有自己去看,不可听信别人。周国平说,要读一手书,少读二手书。人与人的感受力和判断力差别太大,别人有别人的看法,你又有你自己的看法。

前面小E也听他爸爸说,刘备很虚伪,一天哭三回,假情假义。他就信以为真,讲得理直气壮。那么请问,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他们全是蠢货吗?他们为什么要对一个虚伪的人付出一生?他们不会去投靠别人呀?当时英雄林立。这些人追随刘备,大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看不清他的真面目?作者要说,一群笨蛋?可见,很多人评论是不动脑筋的。有句话说,想要认识自己,就看看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因为别人就是你的镜子。贤人爱刘备,说明刘备值得他们爱,正如陈宫忠于吕布,也是他懂得吕布有吕布的好。刘备是作者刻画的正统形象。就像宋江一样,作者是以他为封建时代最高尚的英雄的,绝不是要说宋江是个虚伪的人——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及作者写作的年代,注定了书中持那样的封建理念。

近现代以来,人们唾弃封建社会了,摒弃了他们当时所拥护的那一套。不过,那些理念及主题思想,仍不妨碍该书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跨时代的,是以艺术价值论,而不以主题思想论的。例如,《鲁滨逊漂流记》里头的鲁滨逊也有殖民思想。作者属于那个时代,他自然要表达那个历史背景下的理念,今天读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这样写反而是正常的,它身上所带的历史烙印,有助于我们去认识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这也是文学作品蕴含的价值之一,哪里会教读者产生收买奴隶、殖民他方的念头?

有时候,我真感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代又一代人,总在混沌之中摸索,确切地说,执行自己骨子里潜在的想法。当一个人认为孩子读《水浒》就会受害时,他就站到持这一派理论的专家或学者那一头去;反之亦然。真正能够平心静气地思考,亲自研读原著,再来判断的人是极少数。教育来教育去,教育的效果其实受限于父母的思想意识。

不信,读完本文,那些认为“《水浒》中暴力是第一位的,任何权利都应该屈从于暴力,而暴力没有边际,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这是多么让人绝望的戾气啊!”“李逵和鲁智深在水浒里吃饭不给钱的时候,我们却想这是‘大侠’风范,小小酒保也敢要钱,真是不知死活。两相对比,就知道水浒传到底在传递着些什么了”(出自悦妈驿站:《我们应不应该让孩子读<水浒传>?》)的人,仍然觉得《水浒》是摸不得的;而那些认为《水浒》乃罕见杰作的人,仍然读得如饥似渴,荡气回肠。

作者原创,谢谢阅读!

参考阅读:

龙应台:读《水浒》的小孩

悦妈驿站:我们应不应该让孩子读《水浒传》?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